近日,在吉利汽车浙江湖州长兴基地的零部件仓库,一批即将发往东南亚的汽车配件整齐码放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货物不再通过公路转运至上海港,而是直接运往几公里外的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长兴港务集装箱码头。“一个大箱走水路,比公路直拖能省1000多元,一年能省下数百万元运费!”港区物流部门相关负责人指着运输单说。
作为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的战略节点,近年来,湖州港长兴港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多式联运创新、数字化赋能与绿色低碳实践的“组合拳”,为“航运浙江”写下生动注脚,实现从“内陆小码头”到“国际起运港”的蝶变。
2024年7月,长兴港区上线“浙江e港通”,启动“CCA长兴”模式,从这里进出口的货物享受“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全流程服务。
“以前提单上只能显示宁波舟山港或上海港等母港,现在长兴港区的代码已纳入部分国际船公司体系,提单可直接标注‘长兴港区’!”长兴港务相关负责人介绍,CCA(支线协议)模式实现了船务、关务、港务“一体化”,通关效率提升40%以上。
数据显示,“CCA长兴”模式启用13个月以来,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300标箱。今年上半年,长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8.3万标箱,长兴港务外贸出口重箱量同比增长69%。截至6月底,已有7家外贸一线船公司签订以长兴港区为“始发港”和“目的港”的CCA协议。
在长兴港务二期仓库屋顶,4.6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产生的绿电同时供应码头设备及船舶岸电使用。“我们正在申报交通运输部第二批零碳码头试点。”相关负责人透露,“光伏+港口”的模式不仅降低用能成本,更成为吸引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名片”,吉利汽车集团等企业将零部件存储于长兴港区,通过绿色运输网络发往全球。
在长兴港务中控室,综合型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大屏实时显示货物流转数据。该系统实现了长兴港务、外部客户及口岸单位的数据交互。“集装箱进卡口时,信息会自动上传至系统,查验异常处置时间缩短50%。”工作人员表示,港区智能闸口项目、龙门吊智能理货项目也已投入试运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